珠海銀行業保險業“3·15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周”全面啟動,珠海銀保監分局、珠海市銀行業協會發布金融“套路”風險提示,提醒消費者注意投資理財安全。
風險提示一:
小心身邊的“套路貸”
“套路貸”假借民間借貸之名“套你沒商量”,非法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。消費者應遠離身邊的一些來歷不明的“金融小貸公司”,借貸時應選擇有貸款資質的正規金融機構,避免上當受騙。
風險提示二:
切記“存款≠理財”
眼下,個別銀行會將一款“定期存款”與一款“開放式理財產品”同時置于手機銀行、網銀的同一頁面進行營銷宣傳,并有意放大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,誤導消費者認為兩款產品為同類型產品,進而購買風險更大的理財產品。金融消費者時刻留意此類陷阱,增強風險意識。
風險提示三:
小心信用卡被盜刷
近年來,信用卡被盜刷案例時有發生,消費者要提高個人風險意識,尤其要注意在境外刷卡消費時,一定要保管好卡片和個人信息,并通過向銀行申請關閉海外無卡支付、購買盜刷險等方式提前預防風險。
風險提示四:
別被不法互聯網
理財平臺“忽悠”了
眼下,一些互聯網理財平臺打著“高回報”的幌子大肆利用“互聯網+”斂財。金融消費者要理性投資,不要被高收益誘惑,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,網上投資理財要選正規持牌金融機構的網站。同時,對于“低投入高收益”的投資理財,務必要時刻保持謹慎心理,不要輕信“天上掉餡餅”的承諾。
風險提示五:
小心“被”辦理業務
消費者在去銀行辦理業務時,有時會被要求出示身份證并復印、進行人臉識別等操作。個別銀行工作人員會在未進行告知或征得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,為其辦理其他如“云服務”等附加業務。這種未經消費者允許辦理業務,侵犯了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。
風險提示六:
留心不合理的“金融服務費”
消費者在分期付款購車時,往往會被要求繳納“金融服務費”。作為一名消費者,享有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,在購買產品和服務時,要仔細詢問商家收費情況和依據。如發現不合理和非法收費,消費者應當果斷拒絕并向監管部門投訴舉報。
版權所有:珠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 備案號:粵ICP備19041495號《 技術支持:消費者報道雜志社有限公司
咨詢投訴電話:0756-2620315 通訊地址: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東路125號工商大廈11樓 郵編:519000